海上升明月 ——龙美术馆藏“海派”绘画展

  • 2016-05-10
  • |
  • 分享给好友

图片12.jpg

时间: 04月01日 ~ 09月16日 每天10:00-18:00

地点: 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

费用: 50元(门票)

与中国近代史几乎同时起步的“海派绘画”,不仅曾占据着中国绘画的半壁江山,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影响着中国画的发展方向,而今日的海上水墨绘画又与这往昔的海派有着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或者说,在这一百年多年里,海派绘画经历着什么样的变迁呢?为了厘清其发展脉络,我们从馆藏作品中遴选出30位既有海派血液,又能在各自所属的时代里推陈出新的艺术家。 

 

就早期的海派绘画而言,的确表现出某些融于市场的特征,这种特征在虚谷、任颐以及吴昌硕的笔下尤为明显,如浓郁的世俗题材、艳丽的施色方式等。但海派绘画自始至终都没有背离过中国绘画的传统精神和笔墨内涵,即便是在西方思想被大量引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我们依然能从吴湖帆、陆俨少、朱屺瞻、谢稚柳、陈佩秋等艺术家的笔下感受到浓厚的古典精神和文人情怀。 

 

在二十世纪中期新中国成立以后,“现实主义”在全国范围内风靡盛行。此阶段的上海水墨艺术创作,较多的表现为在现实主义题材中追求笔墨趣味,或将传统经典文学题材借以视觉化的表达,如韩敏、刘旦宅、蔡天雄、戴敦邦等便是这一时期之代表。 

 

随着80年代西方艺术思潮的涌入,上海水墨画坛也变得愈发活跃,一时间实验水墨、学院派新国画以及传统海派等并存,开启了上海水墨艺术的多元化格局。本次展览中的大多数中年画家诸如陈家泠、陈心懋、陆春涛、毛国伦、施大畏、杨正新、乐震文、韩硕、褚立民、车鹏飞、丁一鸣、庞飞等,均属于在不同类型的领域里取得一定成就的艺术家。 

 

而今,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上海水墨艺术的发展进入新纪元,几乎所有的青年水墨艺术家都开始思考如何合理的转化传统水墨语言,用以表达当代的都市文化与情感经验,例如叶芃、邵仄炯、毛冬华、鲍莺等艺术家分别致力于从观念、材料和形式语言的角度发掘出水墨新的表现力。 

 

在上海水墨艺术再度被关注的今天,若我们能冷静的审视自身的文化传统,虔诚探索,不断凸显出上海水墨的文化特性和精神品格,宛如海上明月,再耀江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古今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古今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