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6日,2016“首届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作品展”发布会在中国美术馆召开,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女士向媒体介绍了此次展览,此次收藏展是由中国美术馆独立策划的大型青年美术展览。
2016年8月16日,2016“首届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作品展”发布会在中国美术馆召开,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女士向媒体介绍了此次展览,此次收藏展是由中国美术馆独立策划的大型青年美术展览。
此次展览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作品近300件,分布于中国美术馆的全部一层展厅,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种类型,其中既包括中国美术馆近年收藏的作品90余件,也包括一批经专家推荐和评审入选展览的最新创作。尤其呈现了以近几届全国美展及青年美展中的主要获奖作品。
中国美术馆一层圆厅展览现场:
安远远副馆长介绍:本届青年美术作品展实施专家推荐制,中国美术馆向全国各地的200多位专家发出征集函,由每位专家推荐两位青年美术家,每位美术家提交3件作品。中国美术馆组成专家委员会对推荐的作品进行两轮评选,最终入选的作品作为展览的参展作品。不同院校、不同创作群体、不同地区、不同流派的艺术家所推荐的青年美术家,带着风格各异的作品走进中国美术馆,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艺术气场,是这个时代、这个时期青年的所想所思,所感所为,是他们对历史、社会、人生认识的艺术表现。
重要参展作品:
曾春平 《我把春天带回家》 中国画 220cm x 143cm 中国美术馆藏
张玉惠《织情叙意》漆画 180cm×190cm 2014年 中国美术馆藏
苏军权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水彩粉画 110cm x 80cm 中国美术馆藏
林沛森 《千年圆梦》 中国画 197cmx190cm 中国美术馆藏
方正《收获之二》 中国画 196cm x 196cm 2011年 中国美术馆藏
“青年美术家是中国美术的未来。”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以《今天的创新,明天的经典》为主题的前言中这样说到。他说,作为青年艺术家群体,一方面尊重、传承前辈,一方面又富于创造力,他们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新锐”、“创新”、“活力”的代名词。他们在历史的河床中奔腾,是最为活跃的浪花、激流。常言“长江后浪推前浪”,不仅揭示了客观自然规律,也是对青年的鼓励;常言“一代更比一代强”,不仅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也是对青年的激励。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更是寄予厚望,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中国美术馆组织与策划青年美术作品展,正是本着对中国青年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致力于引导与打造当代中国青年美术的文化身份与特色。中国美术馆是国家美术的最高殿堂,在这里展出的往往都是功成名就的美术家作品,此次展出青年美术家作品的意义在于让青年美术家的作品进入到国家最高美术殿堂,让最高美术殿堂见证我国当代青年美术的发展与成就。吴为山馆长表示,从历史发展的眼光看一个时代的艺术取向、艺术精神与艺术表现,是有趋同性的。青年美术家们年龄相仿,尽管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面貌多样、内容丰富,但是如果将时间与空间推远来看,他们在这个时代当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艺术表现、价值取向是有许多共同点的,他们的艺术创作体现了一代艺术家整体的艺术风貌,所以我们收藏这些作品,不仅是保存了这一代年轻人的文化情感、生活感受,也是保存了这一历史时段的时代精神,对后世的文化史研究,对一代艺术家风格审美价值的研究,也极具文献价值。
部分雕塑作品:
马天羽 《罡》 雕塑
陈钰 《飘逝的铃声》
王雷《新经》
艺术家王伟雕塑
展出的作品系统地展现了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特点和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青年美术家们立足本土,扎根中国社会现实,面向人民群众,创作了一批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新貌和人民精神风貌的作品,这是最典型的时代精神的彰显,也是中国现实主义美术创作道路的当代表现,更是青年美术家们积极实践自身文化职责与文化使命的体现。二是青年美术家们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精神,沿着中华文化的渊源历史发展出了当代中国美术的语言特色。这种努力,在展览中的油画和版画作品中表现为青年美术家们对本土语言的寻求与探索,在中国画作品中表现为对传统语言的转化,在一批雕塑和装置作品中则体现了当代青年美术家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三是青年美术家们不忘创新初心,把视野驻落在国际艺术舞台,敢于实践,构成了多元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格局。这也是本次青年展览的重要特色。
吴为山馆长表示,中国美术馆建馆半个多世纪以来,收藏和展示了大量国宝级经典作品。其中有许多作品出自当时的青年艺术家之手。随着时光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艺术的发展,这些作品愈来愈显示出其价值。有的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作,成为美术史的经典。2016年,我们启动青年美术家作品的收藏计划,也是中国美术馆在收藏结构上做出的重要调整。希望可以通过优秀展览促进收藏,通过收藏鼓励创作,以发展的眼光,为未来积累文化财富,让今天的青年美术成为未来的经典,让青年美术跨越历史、今天与未来的时空,成为美术史上永恒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