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进修于中国美协高研班,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中国画研究生创作班。
A6亚洲艺术博
问:您当初为什么选择学习漆画?与其他绘画创作方式相比,漆画什么地方最吸引您?
牛玉博:我在天津美院学的是装饰绘画艺术方向。壁画、漆画都属于这个范畴。漆画的历史毋庸置疑,她是古老的中国文化。她的魅力我想只有近距离接触了解,才能正真了解她。在很多遍的堆填打磨使之产生的肌理美应该说别的绘画种类是远远达不到的,我想材质美也最能代表她的特点。
问:《唐韵》系列作品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哪里?
牛玉博:从最初的戏曲人物到唐韵系列再到行无相系列。这其中的元素素材都是以传统形象为符号语言的。永乐宫,敦煌壁画的临摹,对于我来说是受益匪浅的。尤其现在呈现给我们的不单是它的艺术造诣,更多的是它的历史文化。经过历史的洗礼和岁月的见证。我们现在看到的除了它的本身技艺美感外,多加了一层历史的斑驳。这种斑驳美是经过岁月积淀所留下来的。它是无以伦比的 。而这种独有的历史斑驳也丰富了我的漆画语言。
漆画的独有性,肌理语言,还有它悠久的历史能更好的表现和驾驭这种历史斑驳的美感。而我在漆画创作中这种语言也一直保留下来并加以完善。艺术是相通的。水墨画的创作中这种语言也就丰富了我。在表现手法上漆画肌理美感也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我的笔墨语言。绘画需要创新,需要跟随时代。一成不变的绘画模式终将被创新所代替。只有发现,创新,并完善才会形成独有的艺术格调而展现出来。
问:什么原因促使您开始水墨画的创作?
牛玉博:最早接触应该说是工艺美校,我在工艺美校学的是绘画专业,当时的老师大多都是孙其峰先生的学生,花鸟画画的相对多一点。后来进了美院被漆画的魅力所感染。但是漆画有她的制约性,特定的温度和湿度还有时间的制约性。也就留下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水墨。
问:水墨与漆画的最大的差异体现在什么地方?二者又有哪些相通之处?
牛玉博:绘画的画种最大的区别应该是材质的区别。绘画的表现是相通的无论油画,国画,还是漆画。同一种表现方式可以在不同的的绘画种类中所呈现。
问:您对自己创作的哪幅作品比较满意?为什么?
牛玉博:用当下很流行的一个词“走心”就可以说明了。我想每个艺术家多自己的作品都是很走心的,在自己眼中都是自己较为满意的。
问:您如何理解“信仰”?为什么说“艺术是我的信仰”?
牛玉博:信仰就是精神寄托,而绘画是我精神寄托。
问:您觉得绘画带给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牛玉博:收获是不言而喻的,从事着并快乐着才是我从事绘画的动力。
问:您认为艺术创作中技巧更重要还是情感表达更重要?
牛玉博: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就如骨与肉。一个是支撑一个表现。没有技术支撑的绘画只会是一滩散沙。而没有情感表达的绘画也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
问:通常您在创作中最想表达和传递的是什么?(可以以一幅创作为例)
牛玉博:其实每张画都可以感受到。和平。宁静。安逸。美好这就是我所希望和表现的。
问:未来在创作上有怎样的计划和设想?
牛玉博:对学术性的探索还会进一步加深让一种绘画体系成熟起来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