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收藏好眼力是基础 好心态不可少

  • 2016-07-15
  • |
  • 来源:天津日报
  • |
  • 分享给好友
看电视台鉴宝节目,里面有一老者满怀热望地手捧两版古币求鉴。专事鉴宝的专家过手约略一瞥之后,随口问了句何时开始收藏的。得知不过几年,话锋一转,便开始字斟句酌地问起了老者买这些钱币的花费是否很大。老者回答:一枚平均不过三五元,多则也就八九元。专家松了一口气,笑道:那就留着慢慢欣赏吧!此刻,半路却杀出了个程咬金,旁边的另一位专家早已急不可耐了,抢过了话头:我们的这位专家是很有文化和涵养的,我却是个粗人。实话告诉你吧,你手里的东西都不对,几乎都是高仿品。这也就是说,你并不适合于搞收藏。老者在观众怜悯目光的注视下,失望而无言地离去了。

看电视台鉴宝节目,里面有一老者满怀热望地手捧两版古币求鉴。专事鉴宝的专家过手约略一瞥之后,随口问了句何时开始收藏的。得知不过几年,话锋一转,便开始字斟句酌地问起了老者买这些钱币的花费是否很大。老者回答:一枚平均不过三五元,多则也就八九元。专家松了一口气,笑道:那就留着慢慢欣赏吧!此刻,半路却杀出了个程咬金,旁边的另一位专家早已急不可耐了,抢过了话头:我们的这位专家是很有文化和涵养的,我却是个粗人。实话告诉你吧,你手里的东西都不对,几乎都是高仿品。这也就是说,你并不适合于搞收藏。老者在观众怜悯目光的注视下,失望而无言地离去了。

  在收藏界,高仿品就是赝品、假货的代名词。任你怎么说,不管用了哪个词,结果都只会有一个——关于那个东西,根本就不是真的。

  其实,搞收藏的,几乎还没有一个不曾上过当的。在平日里,所得所藏靠的就是学识和经验。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上,马未都就例举过不少自己与旁人的此类实例。

  一般情况下,像那位老者,买了小件物品,打了眼,损失也不大。懒得去退货,尽可一笑了之,细心体悟,坏事变好事,反而就此长了回见识。若是大件,往往价格昂贵,走了眼,损失之大,即可倾家荡产。若是追得及时得法,还可免于损失或减少损失,但这一切就完全得凭造化了。

  当然,这样的事古往今来就没有绝了根儿,于我的愿望而言,这种现状再也不能听之任之了。否则骗人者自骗,被骗者自受,还没有一个地方说理,如何得了。

  收藏从另一个方面讲,它就是人品的试金石。不过,话还得说回来。搞收藏,好眼力是基础,必须还得有一个好的心态。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如同小说,要紧的不是它有多长,而在于它有多好。”收藏何尝不是如此?深受收藏之累的时候,不如去做其他能令你开心的事。

  有一个与之有关的小故事。康熙年间,杨朝麟担任苏州知府,有一古董商人前来告状。此人生性奸诈,在从事古董买卖过程中,往往讹真为假,以假充真,使尽了种种骗人手段。终于有一次,机关算尽,反而被别人所骗,落了个倾家荡产,便愤而上诉。杨朝麟批呈诉,常常满纸都是不落窠臼、令人发笑之词。这回了解了原委,更是不改秉性,挥笔判道:“尔自谓善识古董,骗人财物,今云遭人骗。观戏场上大骗小骗,甚至胡须割去,其下场时,不过大哭一场而已,几曾见其告状?尔何不携陋巷之瓢,提扣胫之杖,负曾子之篑,向东郭燔间,乞祭余以骄妾妇?否则吹伍子胥之箫,行乞吴市中,岂无舍太公九圜钱者?尽可谋生,不必兴讼。”判得虽有悖法理,骂得却痛快淋漓。

  但读到这个小故事时,不妨作一番联想。

责任编辑:吴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古今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古今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Power by